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為鐵道兵第二師,最早歷史可以追溯到組建于1940年的冀魯邊區回民大隊,部隊時期先后參加過抗日戰爭、解放戰爭、抗美援朝、援越抗美、對越自衛還擊作戰,3次出國作戰的“光輝履歷”不僅在國內同級單位屈指可數,更成為鐵道兵“逢山鑿路,遇水架橋”開路先鋒精神的集中體現。
中鐵十二局展陳館以企業發展史績為展示點,分“軍魂鑄企”“改革強企”“科技興企”“實干立企”“黨建領企”五個篇章,以博物館的展陳規格結合當前最先進的數字多媒體技術精心打造。館內涵蓋1000余份影像、圖片資料,百余件檔案、實物,配以極具創意的多媒體手段,通過對企業發展歷程、管理實踐、科技創新、重點工程、黨的建設等方面的可視化展示,充分展現企業的綜合實力和品牌價值,提升中鐵十二局的行業認知度和社會影響力。
第一篇章:軍魂鑄企 紅基永續
主要展示鐵道兵第二師歷任首長、光輝足跡、五大戰爭時期的輝煌事跡、鐵道兵時期承建的工程任務,以及告別軍旗等板塊。通過布置書籍、生產工具、歷史文件、軍裝、繳獲的戰利品等數量眾多、種類齊全的實物,并在告別軍旗板塊設置大電子屏,制作短片《告別軍旗》等,多角度、多層次反映、揭示鐵道兵光輝歷程,以及紅色基因孕育的偉大“鐵道兵精神”。
第二篇章:改革強企 勇立潮頭主要展示1984年改制以來的歷任領導、企業改革、領導關懷、組織架構、人才培養、企業資質、主營業務、經營布局、業績指標等板塊。
第三篇章:科技興企 創新致勝這里主要展示企業科技創新研發平臺、科技創新活動、核心技術、科技創新成果等板塊。中鐵十二局始終堅持“科技引領發展,創新驅動未來”的理念,大力推進科學技術創新,在中國鐵建系統第一家獲評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。
第四篇章:實干立企 建設先鋒主要展示企業鐵路、公路、城市、新基建、“一帶一路”與海外優先、投融資與多元發展、先進工裝、專業品牌等板塊。
第五篇章:黨建領企 品質發展主要展示黨組建設、企業文化、工會活動、青年活動、社會責任、黨旗宣誓、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、廉政建設、先進楷模、企業全業務沙盤等板塊。
從鐵道兵時期的奮勇筑路,到改革轉制后的勇立潮頭,再到科技創新的碩果累累,每一處展示都飽含著 “逢山開路,遇水架橋” 的開路先鋒精神。這里不僅是企業輝煌成就的展示窗口,更是紅色基因的傳承陣地,吸引著社會各界紛至沓來,于歷史回溯中汲取奮進力量。
走進浙江大學圖書館,撲面而來的不僅是書香,更是一場空間設計的盛宴。作為一家專注于圖書館空間設計的公司,我們有幸深入探訪這座知識的殿堂,從專業角度解讀其設計理念和空間魅力。
在福建博物院的廣闊展廳內,一場穿越時空的壯麗史詩正悄然上演,它引領著每一位踏入這片神圣領域的訪客,深入探索福建古代文明的璀璨與輝煌。這便是“福建古代文明之光——福建博物院基本陳列”,一個匯聚了數十萬年歷史精華,以文物為筆,以時間為軸,精心勾勒出的福建古代文明長卷。
全球展廳設計專家以挑選自2000年以來過去20年中最具影響力的展廳項目。決定他們選擇的主要標準是:展示重大創新、靈感,并提高了展陳設計的標準。篩選的項目的廣度令人驚嘆。但也許并不奇怪,這些項目是根據同行評審和評判設計的卓越性。
項目位于南雄市中心區西部,湞江北岸,緊鄰省文物保護單位正南門、宋代古橋水西橋,以及在建的廣東第一條商業廊橋,北側和東側為住宅。交通便利,文化氛圍濃厚。
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“黃金內灣”的戰略支點,依托國家級經開區、僑夢苑創新基地、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等多重政策疊加優勢,已構建起“戰略樞紐+產業引擎+創新高地”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?。自1988年成立以來,開發區從昔日的城郊荒地蛻變為廣州東部樞紐核心區,形成以永寧大道為軸心的泛半導體、新能源汽車、生命健康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,2024年工業總產值突破3200億元,占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達18.7%?。 通過《廣州市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》的法治化賦能,開發區獲得市級經濟管理權限下放、聯席會議制度支持、23條政務服務綠色通道等政策紅利?,實現“規劃審批—土地供應—產業扶持”全流程自主決策。當前正以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為引擎,聯動新白廣城際、廣汕高鐵等軌道交通網絡,打造“1小時灣區經濟圈”和“海陸空鐵”多式聯運體系,2024年國際班列開行量占全省42%?。在產業生態構建上,形成“雙核驅動+多元協同”模式:以廣汽本田、北汽新能源為核心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集聚企業超200家,本土配套率達75%;以增芯項目為引領的集成電路產業,帶動越海集成、國顯科技等40余家上下游企業形成“設計—制造—封裝”完整鏈條?。 科技創新方面,開發區通過國家級僑夢苑引進123個華僑華人項目,建成12個“眾創空間—加速器—產業園”孵化載體,2024年研發投入強度達4.2%,高于全市均值1.5個百分點?56。未來將重點拓展20個新興產業賽道,包括低空經濟、生物制造、人工智能等,通過TOD綜合開發片區和零碳示范園區建設,塑造“生產、生活、生態”深度融合的國際化現代產業新城?
水是生命之源,萬物之基。黨的”十八大”突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,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保障。
光,是空間的“第二層皮膚
泰州素有‘漢唐古郡、淮海名區”之稱,其傳統典型的水鄉農耕文明,厚重深遠的歷史文化積淀,千姿多彩的人文生態資源,孕育了泰州花團錦簇、名揚天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。它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,更是推動一個城市文化發展的核心力量。
廣安市博物館新館于2023年底榮耀落成,這座集文化、藝術與科技于一體的現代化博物館,以其宏大的規模和豐富的內涵,迅速成為廣安市的文化新地標。新館建筑面積達11700平方米,其中展廳面積占據了4000平方米,這一數據不僅彰顯了博物館對于展覽空間的高度重視,也體現了其對于文化傳承與展示的深思熟慮和合理規劃。